书客居 > 我的家与乡 > 第88章 中国木制玩具城

第88章 中国木制玩具城


经过一段时间的整治,厂里的规矩意识慢慢树立起来。

        或许工人们不懂为什么不许做这个不许做那个,可他们至少明白了哪些能做哪些不能做,因为他们的行为将和自己的利益息息相关。

        何春雨一门心思投入在工作上,为了更好地工作开始读书识字。从前她只知道倒腾瓜果蔬菜,从没发现自己还有管理的天赋。她识字不多,可愿意花心思琢磨,观察留意细节,提出许多优化流程的建议,得到何冬炎的认可和支持。

        到了年底赶货的日子,何春雨提出按劳分配,根据完成的玩具数量发放工资,这大大地提高了工人们的生产积极性,也保证了产品的质量。

        “大姐,你早就该来帮我的,你看你一来,厂里的生产效率提高了许多,出错率也低了。”

        “我这都是误打误撞了,我也没想到效果这么好。我还有些想法,不知道对不,你有时间的话咱们讨论一下……”

        何春雨从工作中得到了信心,想法也越来越多。努力务实的工人工资比从前多了,心里对何春雨的抵触情绪也慢慢消散,开始支持何春雨的管理理念。

        这是建成工艺礼品厂蓬勃发展的一年,也是云和县城木制玩具如火如荼的一年,大大小小的乡镇木玩企业在各自的角落野蛮生长。

        何冬炎想过木制玩具的会有光辉璀璨的前景,可他没有想到木制玩具会发展得那么好。

        “在咱们云和这样的落后山区,要想发展我们的经济,就必须从实际出发,打破条条框框,把大力发展私营经济作为主攻方向!我们要想出发展个私企业振兴经济的新政策、新思路,使广大企业主克服‘怕’的思想,增强大家大力办厂搞好经济的信心和决心!”全县干部大会上响亮的话语迅速传遍角角落落,振奋了每一个奋斗者的心。

        1993年,云和镇工业小区建设启动,第一批13家私营玩具企业迁入工业小区新厂房。工业小区的兴建,让云和一举成为全县木制玩具生产的大本营,涌现出了一批年产值1000万元以上的“玩具大王”。全县木制玩具加工点增至近600家,从业人员已经超过1万人,产值超过1亿元,创汇3000多万元,上缴国家300多万元。

        “云和林业部门把营造玩具用材林作为工作重点之一”“云和县第一家私营玩具企业集团——浙江省瑞发木艺(集团)公司成立”种种鼓舞人心的好消息,让何冬炎连着几天都激动得睡不着觉。

        “我觉得我们的步子还是迈得太慢了,我们和他们的差距太大了。当我们在观望的时候,他们开始办厂,已经成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我们跟着吃螃蟹,他们的视线已经转到国外。那些大厂的产品现在都是什么智力玩具、音响玩具、车辆玩具等等,而我们还是单一的钥匙扣、小猫小鸭的……”

        思来想去,何冬炎觉得要加快脚步,就是要学技术、扩规模,他果断投入所有资金,买设备,换场地,同时不断地对外招收工人,吸收新鲜血液,工厂的规模在迅速扩张。

        这一年国企的下岗工人很多,许多失业人员只能另谋生路,有的开始蹬三轮,有的转向各个工厂就业,其中最多的还是当属玩具厂。这也在无形之中培养了不少玩具技术工人。

        而原本还在农村观望的村民,也纷纷来找何冬炎“认亲戚”,要在他厂里找个岗位做做。

        何冬炎本着老乡的情谊,大部分是来者不拒的。

        要招收员工很容易,那就意味着丢饭碗也容易。老员工们安分守己,也怕做不好失业。好在何春雨的管理渐渐走上正轨,厂里建立了初步的秩序,也培养了一支技术相当熟练工人队伍,整个玩具厂经营得有声有色。

        何冬炎大部分时间都在外地东奔西跑,一边是讨业务,一边是讨经验。他常常跑到一些旅游景点推销产品。一批批的新样品,迎来了一批批的新订单。

        就这样,何冬炎从不懂到懂,从懂到熟练,再从熟练到精通,不断地向同行请教学习技术,学习国内外的先进管理理念。

        此时火车站的出口,西装革履的厂长和他的小跟班目不转睛地望着从里边出来的人,迎接等会儿从北京跋山涉水过来拍摄的一群人,他们的镜头将给云和这个地方一个被全国认识的机会。

        小跟班满是憧憬地搓着手:“老板,听说这次这些人是中央那边过来的,那到时候播出,岂不是全国人民都看到咱们厂了?”

        “那可不。”

        “我感觉做梦一样,没想到咱们这小地方也有中央的领导过来啊?”

        “现在我们木制玩具发展得那么好。再过阵子,那就不是小地方了,是‘中国木制玩具城’。”

        建设“中国木制玩具城”是县里在“五个千家万户”的号召基础上大胆提出的宏伟构想,也成为了每一个木玩人心中的方向。

        “那咱们厂,到时候就是中国木制玩具城第一厂!”

        “别贫嘴了,好好干,要做第一还差得远。厂里都布置好了吧?要采访讲话的代表工人的话也说过了?”

        “有我办事,您放一万个心。”

        两天之后,在中央新闻频道上,中国丽水云和,在全国人民面前有了一个几秒的镜头。云和老百姓从没像这样默契地守在电视机前,耐心地等待屏幕上出现自己熟悉的场景。即使是不从事木玩的人,也看得非常骄傲自豪,可谓是群情鼎沸。

        何冬炎亦如是,新闻播报的时候他还在外奔波,运气好找到了一家有电视机的小吃店,花了一点钱买下电视机的五分钟,等到“中国丽水”的字眼出现,他热泪盈眶地向一脸茫然的店主介绍了一波,就差按着店主的脑袋让他好好看看清楚。

        “看到没!这是我老家!我们老家!太有出息了!”

        “出息出息……”店主后知后觉地跟着鼓掌。

        走得越远,看得越多,家乡的画面就在何冬炎的脑海一遍一遍重映。也许这就是家乡的羁绊吧,何冬炎想。

        他就像是个飞翔在天际的风筝,见识了广阔的天空,但总有一条无形的线拉扯着他,告诉他飞翔的起点,等着他将外面精彩的故事带回去。

        往后在自己对外的介绍词中,何冬炎加入了一段“中国丽水云和,央视专门过来报道过的地方”。


  (https://www.skjwx.cc/a/83418/83418864/8531128.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w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2.skj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