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妖女创业 > 第十四章 悔嫁

第十四章 悔嫁


  三十四
  小宝烙好一筐煎饼,自己推车上街。一人收钱又买货,忙得一头是汗。夕阳西下,小学生们跑跑蹦蹦地围住煎饼摊子,叽叽喳喳地吵着,一只只小手里都举着五毛钱,不一会儿煎饼就卖得干干净净。摸了摸书包中鼓鼓的钱,小宝心中很痛快,他想,如今这世道,人要是还受穷就是笨蛋!北京遍地是钱,就看你是不是好好去捡。
  小宝收好了钱,正要收摊,突然听有人叫他,四哥,你怎么在这儿卖上煎饼啦?
  小宝抬头一看,原来是张冬冬。
  张冬冬依然是瘦小枯干,脸儿尖尖的,却穿了一身笔挺的西服,脚下是一双贼亮的皮鞋。看起来,像是个滑稽的衣服架子,却对老四摆出居高临下的姿态。
  小宝听说张冬冬如今成了同学中最富的,就对他有点儿敬而远之。今天腰中有钱,说话也有了底气,我搞点活钱儿花,你觉得我丢人哪?
  冬冬发出尖细的笑声,不贪污不受贿,凭劳动赚钱,有什么丢人的哪!
  小宝问,冬冬,这一阵子不见了,你倒腾啥呢?
  我在秀水街上租了个摊位,连裁带卖衣服。知道秀水街吧,外国人扎堆的地方,专门经营进口水货。冬冬说。
  现在成大款了吧?小宝问。想到冬冬从在街上裁裤子起家,现在竟然成了小老板,不免心中有点发酸。
  差得远!冬冬说,现在一个老农民折腾几年,都能自家盖起别墅,开上越野车,和他们比起来,我只是刚刚起步而已。现在,秀水街上一个剃头的挑子,一年也能赚十几万。大学教授每个月才赚几十块,我摆摊赚的钱是他们的几倍,
  说着话,两人走到了小宝家附近,进了一家小酒馆,找个背静的地方坐,要了一盘酱牛肉,一盘猪耳朵,一瓶白酒。
  喝着酒叙旧,冬冬就说起同学们。他说班里原来几个闹腾的孩子都下海了,有个学习最差的生意做得最红火,开上了私车了。小宝听了,心中又是羡慕又嫉妒。
  酒过三巡,冬冬便对老四说,和我一起干吧,我正缺帮手。
  刚学会烙煎饼,就要改行裁裤子,不合适吧?
  冬冬笑了,手艺有什么难学的?难学的是经营头脑。你不能卖一辈子煎饼,我也不会永远裁裤子,男子汉总得想着发展。现在你在北京大街上走一圈,树叶跳下来都能砸着个总经理,胳膊下夹个皮革包从私家车上下来的老板,去年没准还在家喂猪呢!咱们怎么也比老农民强吧!
  小宝点点头,说,不是我妈拉着,我也早下海了。
  我想淘了第一桶金,就去海南发展,开一家游乐场。过不了几年中国人的腰包就得鼓起来,到时候就是游乐场的黄金时代。
  就靠你裁裤子那点儿钱?小宝说。
  当然不够,我裁裤子就是掩护,主要来钱方式是切汇,就是私自给老外换人民币,我给的比银行多一点儿,老外都愿意上我这儿来换,我再把美元抬高点儿价格换给需要的人,现在家家都要存美元。这么一倒腾,钱就来了。
  没想到,你数学全班倒数第一,赚钱的脑子倒是有!小宝说。
  我父亲解放前就是商人,我生怕别人想起,现在我得了父亲的真传。冬冬嘿嘿地笑了。
  三十五
  周末一大早,吴老太就出门采购,买回一大堆鸡鸭鱼肉蔬菜水果,肩背手提回到家,汗没有落下,就在厨房忙乎上了。周末让儿女们来家团聚,是吴老太一大乐趣。老三住得近,就来帮助母亲做饭。
  将近中午时分,姐俩儿才到了,和母亲打了招呼,就往沙发上一坐,开聊,一会儿工夫小宝也来了,聊得更热闹。直到老三喊吃饭,姐弟仨才出来端菜。
  油闷大虾,红烧肉,老母鸡汤,酱牛肉,满满摆了一桌。大盘的时鲜水果摆在茶几上,让人们尽情取食。
  老黄开了一瓶长城葡萄酒干红,给儿女一一满上,端起酒杯,说,先敬你们的母亲一杯!她永远是这个家的老黄牛,为了大家吃饱,吃好,她鞠躬尽瘁。人们都笑着,一饮而尽。
  老黄感慨地说,那年你们下乡我们去干校,一把大锁把家门锁了,以为这辈子家就完了呢,谁知道还有如今的团圆?人生得等待,得忍耐,才能等到好机会。多么可惜,我就不那么刚强,坚持活着,要活到时来运转的一天。
  人们已经埋头开吃,如此丰盛的饭菜,让人人食欲大开。只有在母亲的餐桌上,他们才能尽情吃美味佳肴。
  老三默默地把菜上齐,坐在一边。
  吴老太端了一只大碗,放在自己面前,这是用剩菜做的泡饭。老黄是隔天的饭菜一概不吃,儿女们也纷纷效仿,于是吃剩菜饭就成了吴老太的专利。吴老太不以为苦,反以为荣。让全家人吃好,是她永远的职责。
  她眼睛一扫,你们成了家的,怎么都甩单儿来哪?
  老三说,小云每个周末都去上课。
  女婿呢?吴老太问女儿。
  女儿们却只顾吃。
  问你们呢!吴老太又说。
  小西啃着一支鸡爪,妈,婚可不是随便结的!
  我结婚好几十年还没有说难呢!吴老太放下大碗,盯着女儿。
  妈虽然吃了一辈子鸡头鱼尾,可还是一家之主。我可是使唤丫头进门儿!小西说。
  你不当李进的家呵?母亲问。
  李进的存折影儿我都没见过,倒是给点儿菜钱,一个大男人那个扣扣缩缩的劲儿让我都脸红。要是不妈逼着我走,他又追得紧,这人我还真看不上。记不记得结婚前有回他来咱家,买了二斤烂山里红半个西瓜,让我脸儿都没有地方搁!
  不是一家人,不进一家门儿!小东笑着说,她对妹妹的处境,有点儿幸灾乐祸。
  你倒找个好女婿!小西白了姐姐一眼。
  小东把一碗鸡汤喝干净,也放了筷子,她说,我现在都奇怪,干嘛要匆匆忙忙嫁那个周强?
  你倒是说说,小周怎么对不住你啦?吴老太板起脸问,她吞下了一大碗剩饭,已没胃口再吃新的饭菜了。她的乐趣,是看着儿女们吃得香甜。
  这一问,小东的眼圈红了,田姐说小周老实,老实人其实最难伺候。过门儿还没一个礼拜,那脸儿就拉下来了。我上课回来晚了生气,出一趟差也生气,碗刷不干净他生气,晚上看书晚了他还生气,这气还生得完吗?他自己一辈子当个工人,我往上奔他就嫉妒了,一喝点儿酒,就摔盆砸碗儿,昨天就因为我买了个好点儿的包儿,他骂了一个晚上。
  你买那包多少钱?小西问,
  100块钱。
  你一个月才赚100多块钱,都买包包了,人家当然不高兴。结婚的人,可不能还像从前那么大手大脚。吴老太说。
  我花的是自己的钱!小东说。
  结了婚,夫妻就是命运共同体。老黄忍不住插了一句话。
  爸,你和妈这样的夫妻,现在一万对都找不出一对,现在夫妻都是搭帮过日子。妈一辈子没有自己的存折,你们俩存折用爸一人的名存,也不耽误妈花钱。现在的夫妻经济都是分开的,谁愿意怎么花,都是自己的事,家里的开支,也都是AA制。我要是有钱,就不会受这个气啦,想怎么花就怎么花,我最恨的就是穷!小东说。
  老三说,我和小云,就用我的名存钱,小云也没有说什么。
  她是个书呆子!小东轻蔑地说。
  人们都笑了笑。觉得酷爱读书的小云,是有点呆。
  老三说,小云读的书,比大姐都多。
  小东说,我觉得,老天不会让我总是这么庸碌碌过一辈子,总有一天,我会成为有钱人,我会住上大房子,开上豪华汽车。***不说了吗,让一部分人先富起来,我就是那一小部份人。
  小西吃吃笑了,姐,你口气真大!
  小东说,我生来就不是过小日子的,不像你们,她的眼睛划地小西和老三,我才不想凑和一辈子,改革开放了,人人都有机会,我也得抓住机会!
  姐,你和我想一块去了,一直闷头吃的小宝说。我就打算大干一场呢
  你到底想干啥?小东问小宝
  我和冬冬搭伙在秀水街做服装和裁缝生意,等钱攒得差不多,我就打算单干。兄弟再好,也不能总在一个锅里搅勺子。穷的时候,都是好兄弟,一赚多了,就开如分心了。至于我干哪行,还没有最后想好,反正什么来钱快,就干什么!
  老黄说,小东和小宝得向老二老三学学,人家怎么不哭穷呢?老三去云南十年还带了钱和东西回来呢,你们俩下乡几年净是让家里搭钱了,现在不还是给你们搭钱吗?
  老黄觉得说漏了嘴,好在谁也没有在乎,有些儿女,生来就能接受父母的偏心。
  吴老太说,老大老四,你们俩少折腾点儿!好不容易才安定下来。
  她打量着儿女们,心想,这几个简直不像一母所生。小时候孩子们对金钱的态度就不同。每当发了压岁钱,老四和小东立即就去买了糖块,或者其他小玩艺儿,一转眼的工夫把钱花得干干净净,小西和老三呢,却把那五块钱叠得整整齐齐,仔细地收进自己的抽屉。
  老二和老三长到十几岁时,就拥有自己的一小笔财产了,小东和老四却是两手空空。有时候小东和小宝实在忍不住,便向老三老二要几毛钱花,可从来没有还过。
  看饭吃得差不多,吴老太开始收拾碗筷,她对小东说,你可小心点,别好好成了家一转眼又散了。
  散了就散了,当一辈子女光棍又怎么啦,谁爱笑话就笑话去,我敢保证,再过十几年,女人不结婚也能自己顶门立户。就是现在,要是我有房子,真想立码散伙!小东说。
  什么话!吴老太说,正想教训女儿一,突然见小东面色苍白,冲进了厕所。
  接着,传来一阵哇哇呕吐的声音,吴老太心中一喜。
  小东收拾完卫生间又漱了口,才走出卫生间。母亲关切地说,小东,你也是要当妈的人啦,自己多多保重才是,妈妈不能陪你一辈子。明天,你赶紧去医院查查才好!
  知道了,小东不耐烦地说,挎上小包离开了家。


  (https://www.skjwx.cc/a/20474/20474864/98139070.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w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2.skj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