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天道酬勤 > 戏说中书街(8)

戏说中书街(8)


戏说中书街(8)

        八、勾栏内

        老鸨端着甜汤进来的时候,天边的一弯明月正将那银色的月光洒在勾栏外的小巷石板路上,虽然书房里燃着两支红烛,可还是看得见烛光范围边缘的窗边也有些依稀的银辉;墙外的秦淮河里依然还有夜游的画舫平稳的划破水面,听得见船上的丝竹声,慢慢靠近又慢慢隐去;小巷里依然还有竹影横斜,林木青翠,虽然没有了南来北往的行人,小巷更显得古朴与清幽,加上那些高高的防火墙和斗拱翘檐的青瓦房,就似乎多了几份江南文化的底蕴。

        老鸨对什么《永乐大典》懒得关心,也不管那个朱棣是顺次继位还是发兵造反得到的皇位,她只关心房里这个即便身在温柔乡里、却放着良辰美景不去享受、反而伏案疾书、挑灯夜战的王汝玉,因为那个虽然官职仅仅只是个翰林院的五经博士,却很有才华的官员今晚是她们这里的客人。虽然这里的客人来来往往像流水,可是这个王翰林是太子身边的人,也就是未来圣上的智囊团成员之一,当然值得好好伺候,就依然抿嘴一笑:“王大人,这里不是翰林院,也不是文渊阁,而是青楼勾栏之地,到这里应该是来欣赏风月的。”

        “千里潇湘挼蓝浦,兰桡昔日曾经。月高风定露华清。微波澄不动,冷浸一天星。”王汝玉吃了一勺甜汤,味道不错,就喃喃的读出了宋人秦观的那首《临江仙》:“独倚危樯情悄悄。遥闻妃瑟泠泠,新声含尽古今情。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

        那个胖胖的老鸨自然对诗词歌赋不甚了解,只对客人在这里的满意程度感兴趣:“知道王大老爷饱读诗书,才高八斗,可是既然来到花柳之地,是不是应该只谈风月而不谈别的呢?”

        “妈妈说得也是!”王汝玉淡淡一笑:“明太祖也是如此说来!”

        风月场自古有之,不过要么在宫殿的红墙之内,要么就是民间的乐户,到了明代这个行业却焕然一新。史料记载,洪武初年,明太祖朱元墇在南京秦淮河畔首创十六楼,大开官办勾栏青楼妓院之先河。不仅如此,朱元璋除了亲自为那些风月场题写对联,还专门对那些商贾土豪作动员报告,美其名曰为国家增加税收。这样的行动是空前绝后的,皇帝的大力倡扬,自然令南京城内、秦淮一带的风月行业呈现出欣欣向荣之势。明人谢肇淛在《五杂俎》中承认:“今时娼妓满布天下,其大都会之地,动以千百计;其他偏州僻邑,往往有之,终日倚门卖笑卖淫为活。生计至此,亦可怜矣!而京师教坊官收其税钱,谓之脂粉钱(如后世之“花捐”)。隶郡县者,则为乐户……另有家居而卖淫者,俗谓之私窼子。”

        “王大人,有点事想问问你这个中书令。”老鸨的话有些吞吞吐吐:“听说因为有些官员沉迷于此,上班也不去衙门点卯,导致政令废弛,办事不力。鉴于此状,所以内阁决定请旨皇上,下令禁止官吏到风月场,违者重罚……”

        “妈妈消息灵敏,如此这般还没上奏之事就已然提前知晓,佩服。”王翰林一笑,指着自己的鼻子说道:“实不相瞒,皇上那旨意就是下官所撰写,其中就有‘罪亚杀人一等,虽遇赦,终身弗叙’之规定!”

        老鸨有了些紧张:“那该如何为好?”

        “兵来将挡、水来土屯,有什么忐忑?”王汝玉不以为然的回答:“因为官方所办的风月场没有废除,虽然下令‘只容商贾出入院内’,可如今勾栏青楼都成了办事应酬的重要场所,连吾等小官还在此办公作文,而开设的目的无非就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只要羊毛出在羊身上,就意味着皆大欢喜。”

        这个王翰林看问题总是能一针见血。


  (https://www.skjwx.cc/a/98754/98754103/10059075.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w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2.skj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