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天道酬勤 > 戏说中书街(26)

戏说中书街(26)


戏说中书街(26)

        二十六、府试第一

        进入试院的考生会按照事先依天干地支编好的序号,在考棚里找到属于自己的座位。桌上已然放好了考卷,考卷上贴有一个浮签上写着考生的名字。考生缴卷时撕去那个浮签,而考卷的另一角有一个弥封的编号,评卷人无从看见,直到录取官排定名次时方能打开弥封,当然是以防舞弊。不过办法都是人想出来的,明清时期的考场舞弊就屡禁不止,到现在的高考、国考同样不也是严防死守之下舞弊依然层出不穷吗?

        明代的科举考试错综复杂,要想取得出身的童生,必须经过县试、府试和院试才能录取为生员,才能送入府、县学宫,才能称为入学,才能接受教官的月课与考校。每三年一次朝廷会在各省省城(包括京城)举行科试。凡本省生员与监生、荫生、官生、贡生,均可应考。逢子、午、卯、酉年为正科,遇庆典加科为恩科。考期在八月,共分三场,考中者称为举人,第一名为解元;每三年一次科考以后在京城举行的考试叫会试,各省的举人均可应考,考中者称贡士,第一名为会元。

        然后由皇帝对当年会试录取的贡士在殿廷上亲发策问叫廷试。殿试后一甲三人赐进士及第,第一名通称为状元,第二三名通称为榜眼及探花;二甲均赐进士出身,第一名通称传胪;三甲均赐同进士出身。而连得乡试解元、会试会元、殿试状元者被称为大三元。明代科举中能连中三元者仅洪武年间的黄观和正统年间的商辂二人,用宜昌话说,那才叫不是一般人。

        每三年一度的科举考试,全国有百万左右的士子踊跃参加,而中第者最多不超过三百人。可见得竞争何等激烈,也可以想象连中三元的黄观和商辂有多么厉害!不过从史料中得知,黄观被朱棣找了个理由就罢免了,而商辂(公元1414-1486年)这个明代唯一的“三元及第”历经英宗、代宗、宪宗三朝,最高官拜内阁首辅,时称“我朝贤佐,商公第一”,可见得人家还是很有一把刷子的。

        明代的考棚比现在的考场严格多了,从现在保留的历史资料可以得知,考生一人一个小隔间,左右看不见第二人,进了考棚、从打开了试卷开始,考生的吃喝拉撒全在里面。这对于顺利通过县试、已经有过亲身体验的张白圭而言,也没什么可紧张的,就是十来岁的孩子饿得快,进去没多大一会儿,就开始想好吃了。好就好在考试马上就要开始,而那个自幼聪敏的孩子只要习作就会沉浸于此,只要进入状态就会忘却一切的。

        考院的未明曙光中,走来一位手提灯笼的人,灯笼的纸罩上粘有一张白纸,上面用工整的楷书写着大大的几个字,那就是考试题目。天色微明,灯笼里点着蜡烛,灯罩上的题目从很远的地方就可以看得很清楚。那个官吏把手里的灯笼举得高高的,在考棚之间的甬道上来回走好几趟,以免考生看错题目,可是等他第二次走到张白圭所在的考棚时,看见那个似乎被知府大人格外青睐的小男孩已经开始趴在案上答题作文了。

        到了午后巳时左右,就听见考棚外“砰”的一声炮响,这是交卷的第一次提醒。作为监考官的荆州知府大人李士翱随即看见那个叫张白圭的小男孩第一个前来,居然又有了些心动。当那个故装老成的孩子交过卷,很有礼貌的对着他鞠躬致意的时候,李士翱有了些好奇,就叫住了他:“自我估计成绩如何?”

        张白圭想了一下才回答了两个字:“还行。”

        知府大人微微一笑,挥一挥手,考院大门打开,吹鼓手开始呜呜啦啦吹奏起来,对第一批作完题目、提前交卷的考生表示祝贺,然后大门会又重新关上;再过一个时辰,就会听到又一声炮响,乐声再起,这是按照规定的正常时间第二批交卷的考生;又过一个时辰,就到了交卷的最后期限,不再放炮奏乐,也不管考生是否作完,都必须缴卷出场。

        十天以后,试院门前的高墙上,皇榜高悬,第一个名字就是张白圭!


  (https://www.skjwx.cc/a/98754/98754103/10059057.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w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2.skj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