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天道酬勤 > 宜昌边边(4)

宜昌边边(4)


宜昌边边(4)

        △“江河”轮上的外国乘客

        四、皇帝怕洋人

        冬日的浓雾往往直到中午时分才会从江面上消散,所以,即便是那艘机械化的江河号轮船开足马力,抵达宜昌的时候也会到下午5点。盖洛这个老外对这个西陵峡口的小城的第一印象是“港口停泊着无数的当地船只,高高的江岸上,一栋栋洋房鳞次栉比。”后来他才知道,轮船刚停好,就有一艘木制的中国兵船立即开了过来,有一位官员走上甲板,声称受命前来见盖洛,他知道,这是在武汉受到湖北总督端方热情款待而引发的地方官府做出的反应。

        有人对满清最后几任统治者做过一个很形象的概括:道光皇帝不怕洋人,但是,鸦片战争输了;咸丰皇帝很怕洋人,可是,圆明园被焚烧了;同治皇帝没怎么和洋人打过交道,亲政不久就得梅毒死了;光绪对洋人又怕又敬,可洋人就是不尿他;慈禧太后真怕洋人,但又不得不跟他们打交道,只好时时处处都顺着他们,他们想要什么就给什么;宣统皇帝也想向慈禧太后学习,可等他想行动的时候,民国政府收回了他的权力,他就一直有个想出国的梦想!

        由此上行下效,所以才会有“百姓怕官,官怕皇帝,皇帝怕洋人,洋人怕百姓”这样的民谣泛滥。不过,经历了鸦片战争和甲午海战失败、经历了八国联军和宜昌教案,清政府对盖洛这个新来的传道士不得不给予充分的重视。关于盖洛与端方在武昌的会见,《扬子江上的美国人》一书中有详细记载,认为写的很不错,充分的说明了一位封疆大臣都对老外毕恭毕敬,宜昌的地方官员对盖洛的友好态度就不难理解了。

        ——更多的士兵举枪致敬,随后,啊,总督!他亲自出来,一边表示衷心欢迎,一边按地道的美国方式与我们热烈握手。我发现他绝非平常之辈,年纪大概还不到60岁,中等身材,体格健壮,戴着一副国外配制的金边眼镜。他以地道的西方礼节,请我先行步入会客室。我遵命而行,他紧随在后。这位开明而仁慈的总督是个满人,也是皇室宗亲。

        ——我们的会见持续了1个多小时。他为我准备了不少珍贵而得体的礼物,还许诺给宜昌发电,要求给予一切的礼遇和提供必要的保护。然后,他亲自把我送至庭院,祝我一路顺风。此时,礼炮齐鸣,以示敬意。我辞别总督后,尽量不失自尊地急忙前往岸边去赶乘轮船,它将载我逆流而上,见识这伟大的扬子江。在我们离开码头之前,总督阁下的一位使者急匆匆跑来,登上甲板,掏出一张卡片呈递给我。那是总督的名帖,以表达最后的善意和尊敬。

        湖广总督端方无疑是辛亥革命风云中的悲剧人物,作为清朝重臣,他奉命入川镇压保路运动,最终为起义新军所杀,1911年12月28日,端方的人头被装在笼子里,被悬挂在宜昌大南门城墙上示众。不过在1902年底的端方却是春风得意,那个时候,他刚从湖北巡抚的任上升为署理湖广总督,随随便便一句话、一张名片,在其后的行程中就能让盖洛感觉到地方官府对传道士无微不至的关怀。


  (https://www.skjwx.cc/a/98754/98754103/10058898.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w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2.skj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