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天道酬勤 > 宜昌边边(40)

宜昌边边(40)


宜昌边边(40)

        △如今肖家巷里的清真寺

        四十、宜昌的回族

        在宜昌,有些老地名和老街巷是以家族的姓氏命名的,光是作为老城区主体的西陵区就比比皆是。比如唐家湾、康家巷、常家湾、童家巷、廖家台、汪家巷、苏家榜等等。其中肖家似乎在当年的宜昌边边分布广泛:东山上有肖家岗,珍珠岭下有肖家巷。其实,肖家巷靠着珍珠岭那边原来有一小岗,很久以前曾住过姓肖的人家,清末民初,因修建川汉铁路的筑路大军在宜昌古城大东门外安营扎寨,在民。国初年形成街巷之后即以原住民的姓氏而得名。

        现在的肖家巷可比已经快消失不见的木桥街知名多了。从二医院对面走进那条有些狭窄的小巷,迎面那座阿。拉。伯风格的清真寺就会给每一个人都留有印象。可谁知在宜昌的历史上,宜昌城区的第。一座清真寺最初坐落在天后宫巷尔雅台畔(位于现在西陵一路建行大厦背。后),建于清顺治年间(1638-1。6。44年),占用的是尔雅台的宅基。地,除了前后府台判。决的结果截然不同,还有不少民间传说。那些典故太长、那些故事太多,可是与肖家巷无关,不说也罢。

        按照写过《宜昌回族及伊。斯。兰。教梗概》的王俊先生的说fa,回族迁入宜昌数量最多可追溯到清朝咸丰年间(1851-1861年),原住在鄂北、荆沙、湘北等地的回族,还有来自南京、河南和云南的。因受天灾人祸的影响,流离失所,纷纷来宜昌谋生,逐步定居下来,繁衍生息。而当时的宜昌,因为有了川盐济鄂、有了烟。土贸易,正依托着长江这条huang金水道,快速繁华兴旺起来。

        他们懂得”抱团取暖”的道理,所以他们群聚之地就以双堰塘(环城北路与育才路交汇处,金安奥园小区)、中营街(宜昌三中附近)、县府路(献福路)、北正街、大东门外正街(东门外正街)等地为主,主要从事小型贸易、清真饮食、牛羊屠宰和牛羊买卖行业。有资料表明,在旧社。会,回族兼受民。族歧视和宗。教束缚,仅十几户能维持一般生活,无职业者只有靠出卖劳动力来维持生计,生活极其贫困。

        据王俊介绍:”清朝末年,宜昌城外已逐步形成街市,且住有部分回民。民初时期,由于时局动。乱,经常宵禁,关闭城门早,因此对信教者带来很大障碍。往往因进城去天后宫巷清真古寺礼拜后而不能出城。”于是,上世纪二十年代,那些住在宜昌古城外的回民、当然有不少是在东门以外从商的回族便联名发起在城外筹建新的清真寺。这才是真。实。看见有些文章说”光绪八年(公元1882年),穆斯林信徒在今宜昌市肖家巷修建“清真寺“一座,并进行传教活动”实属误导,那是信不得的。

        史料记载,回族当时公推一位jiao张国昌的阿訇外出劝募:”张阿訇上至夔府(奉节)、万县(万州),下经枝江江口、沙市、武汉、南京直抵上海,再由河南省返回宜昌,为募捐行程千里。在当地和外地共募得基。金约值银元一千九百多元,在肖家巷购得基。地一块,于1922年奠基建寺,1926年落成。”

        而那个时候,正是军。阀混战导致全国到处硝烟四起、qiang声不断,民众生灵涂炭之时。而交战的南北两方,经常抓到行商的小贩、赶路的陌生人,只要感觉不对,就会拉出去以”奸细”的罪名qiang毙。我们不得不佩服那个风餐露宿、到处化募的张阿訇,就凭着自己的信仰和建寺的信心,风餐露宿、毫无怨言的四处奔走。现在还有这样虔诚的宗。教人员吗?相信回答是否定的。所以张阿訇真值得敬佩!


  (https://www.skjwx.cc/a/98754/98754103/10058864.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w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2.skj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