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天道酬勤 > 宜昌边边(61)

宜昌边边(61)


宜昌边边(61)

        △中华民。国吴佩孚双旗嘉禾纪念

        六一、夷陵风雨洞庭秋

        有当事人回忆说:川军攻势正盛、气势如虹,数次攻入宜昌城的时候,也是北军在宜昌周边防线开始出现颓势,不断有逃兵从前线溃退的时候,身为施宜镇守使、宜昌北军总指挥的赵荣华开过紧急军事会议以后,得知战事吃紧,就索xing带着他的卫兵躲进了至善堂。直到吴佩孚进。入北正街的镇台衙门,才jiao人把他找来,见面就”破口大骂”,并”以杀头相胁”,虽被勉强支撑、终保防线不失的卢金山求情阻止,可到后来还是被吴佩孚bao夺了军权。

        据张任夫回忆:”返回的北洋军队与进城的川军,更是一场激。烈的巷战。这些进城川军勇士边阻击边转移出城,部分被吴佩孚的援兵所俘。后来,那个警备队长曾广元,在吴佩孚的盛怒之下,当即被吴的执法营务处乱刀砍死,悬头于小东门(即现解。放路口与学院街口。交界处)外。《申报》就是如此吹嘘:“川军确实已窜入宜昌城郊,一闻吴大帅来了,即抱头回窜不迭“”。

        而吴佩孚在听取汇报时,听说那个位卑言轻的pao兵营长于学忠不仅在会上表示:”镇守有责,无论胜负,均应作战!”而且在战局快要崩盘的时候鼓励自己的官兵:”反正只要是pao营的,只要是下面带把的,就不是孬种!”就非常高兴。在视察队伍的时候,发现于学忠的pao兵阵地不仅始终被坚守,而且还收容了不少溃败的步兵,自然十分欣赏。尤其是其后采纳其反攻建议,由军舰封。锁江面,pao兵不再置于一线,而是迂回包抄川军后路,拿下川军占据的制高点珠宝山。

        经过五个昼夜的激战,腹背受敌的川军,果然全线崩溃,北洋军乘胜追击,战至十月中旬,一直攻至四川巫山县,迫使川军不得不与吴佩孚签订七点和约。主要内容有:川鄂两军,各退回原来驻地;川鄂两军会同派军剿灭川鄂边境匪患。川盐运销楚岸,川鄂两省平均分配盐税收入。至此,川鄂战争结束。宜昌之战后,于学忠一战成名,在吴佩孚记忆中留下了一个有胆有识的好印象,战后即破。格升任二团团长。

        有资料说,吴佩孚回到他的帅府洛阳后,在一次会议上提及两湖督师的收获,有人奉承说是收复湖北,有人说此战打败川系军。阀,南征有望。吴佩孚哈哈一笑说:”这些都不足称道,川军是乌合之众,不值得与我交手。这次去湖北,发现一个将才,是一个jiao于学忠的营长,此人不凡,可大用!”后来,于学忠果然一路平步青云,吴佩孚后来一飞冲天,任”十四省联军”扛纛人,于学忠升任师长,次年冬天升任第九军军长兼荆襄警备司令,此时他仅三十六岁。

        不能不承认,作为一代枭雄,能征善战,有”常胜将军”之美名的吴佩孚就是北洋军。阀中最能打仗的一员悍将,他一战安湘、再战败皖、三战定鄂、四战克奉,威名可谓响彻海内外,这个至义至情、不贪不piao的秀才将军不仅是首位登上美。国《时代周刊》的中。国人,更是被美。国媒体称为”biggesta(中。国最强者)”的吴佩孚直到1921年11月初,才带着他的卫队营离开宜昌乘”楚振”号指挥舰去武汉,让我们用吴佩孚在船上写的一首七律结束有关他在宜昌的传奇故事:

        ”夷陵风雨洞庭秋,一叶扁舟驶上游。东北烽烟尤未熄,西南鼙鼓几时休。庐山面目真难现,巫峡波涛惯倒流。独坐梢头思逝水,江声咽尽古今愁。”


  (https://www.skjwx.cc/a/98754/98754103/10058843.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w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2.skj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