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天道酬勤 > 悠悠大公桥(62)

悠悠大公桥(62)


悠悠大公桥(62)

        ▲1925年拍摄的车站用作学校

        《洋人旧事》作者李明义老师手里有一张原片存放于英国西部的布里斯托尔大学,编号:pa01-38。原太古洋行老板拍摄于1925年的宜昌老照片,可贵的是,照片的英文说明是:“宜昌火车站已用作学校,学生们正在火车站的广场上玩耍。”照片背景有江南群山的轮廓,这就说明学校的那栋欧式建筑原来属于川汉铁路。

        在那张原片藏于英国、“宜昌车站”的照片上的那栋欧式两层洋楼在上世纪二三十年代依然保存极好,从院外的围栏到小楼的门窗、房顶壁炉烟囱,建筑外墙的装饰都依然完整。更重要的是这所学校居然还有“课外活动”,十五六个10岁左右的小学生,在老师(中立梳中分发的大人)的指导下玩着“躲猫猫”的游戏。阳光明媚、地势平坦,绿草茵茵。从几个孩子好奇扭头张望宽幅照相机所在方向的样子分析,有摆拍的嫌疑,不过孩子们的笑脸还是清晰可见的。

        这所“车站学校”究竟在哪里?宜昌地方史学界根据照片背景,提出了四种可能:其一,上铁路坝火车站(夷陵广场)侧面的川汉路局办公楼;其二,下铁路坝(胜利一路至胜利四路)的码头火车站;其三,原川汉铁路转运局(位于现在的胜利四路),或者是曾经的大公路小学(位于原大碑巷与力行一街路口,后来的沿江大道一马路江边市电大旧址,如今市海事局旁的长江瑞景小区内)。

        关于那所学校设在下铁路坝的理由不仅仅是因为那里拥有大片工程用地,在《拟修宜昌商埠缩图原图》中可以清晰的看见当年下铁路坝宜夔铁路材料厂的范围以及铁路码头的位置。铁路线到这里分成三股。一股沿江而下,也就是以后宜昌到武汉铁路的预留线;一股向材料厂的中部,明显的是方便从堆场装卸铁路器材;还有一股通往江边码头,那是便于重型机械直接上下车,同时也是方便要员乘船上岸从这里转乘火车。

        铁路材料厂范围内的建筑不多,靠常家溪一侧有一排三栋建筑,应该是大型仓库,有些贵重器材和铁路零部件的存放处,所以周边土地还经过了硬化;而堆场中间还有一个方形大型建筑,也都没注明,也硬化了土地,只能猜想可能会是铁路码头和材料厂的办公地点。无论在川汉铁路的上铁路坝或者下铁路坝的所有建筑中周边的范围都是用的实心线,唯独那栋建筑是—&8226;—这样的界线标志,如果没有猜错的话,这样的标志应该属于栅栏或者围栏。

        最有力的证据就是,这一猜测也可以从上铁路坝宜昌车站与机器厂之间也有一栋办公楼(就在宜昌车站侧后面)得到佐证。而照片上左侧的那间瓦顶平房,在《拟修宜昌商埠缩图原图》的平面图上也可以得到证实,而在上铁路坝的川路办公楼的照片上却找不到踪影。不过,有人采访过宜昌老人郑幸哉,就那张照片的宜昌车站的确切地址进行过询问,他的回答是没有见过:“不过,日本投降、宜昌收复之后,我在后来的七一酒厂(原市酒厂)、胜利路(也就是现在的胜利一路)一带川汉铁路的堆货场旧址上,见过两个火车头。”这也就证明下铁路坝车站的存在。

        关于下铁路坝,用现在眼光看来,应该比上铁路坝更加重要。上铁路坝就是正规的宜昌车站,负责车辆调度和旅客上下车,而下铁路坝既要负责物资的转运,还要负责水路而来的大员们图方便和低调,从那里登岸上车。可惜的是,没发现有关下铁路坝的照片,也就无法用来和那张平面图进行对照,更不能证明那所学校在。

        只是好像记得,下铁路坝的所有建筑物应该毁于抗战期间,而且是国军所为。是为了实行蒋先生“将凡有可能被敌军利用之虞的设施均予以破坏”的命令。这样“焦土抗战”的命令,在长沙、武汉多次出现过。可惜没有参照物了。


  (https://www.skjwx.cc/a/98754/98754103/10058525.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w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2.skj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