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天道酬勤 > 悠悠大公桥(186)

悠悠大公桥(186)


悠悠大公桥(186)

        ▲河水巷原宜昌市公安局所在地

        这个故事有些长,自始至终从上世纪五十年代一直延续到七十年代,前后延续近三十年,如果不是想把这个已经解密的故事说给大家听,也许鄂专(丙字)18号案件就会永远躺在宜昌市公安局的档案里无人知晓,就不会知道当年发生在这座城市里的那场惊心动魄、跌宕起伏的对敌斗争,也不会知道当年为保卫新中国而付出辛勤工作的宜昌公安干警,以及那些已经消失在这座城市的那些特情。

        首先就应该给大家介绍宜昌政治侦查机构的演变。

        根据1949年3月10日,中原解放区江汉行政公署(后来的湖北省政府的前身)(训令)民字第21号《各级公安工作组织暂行办法》,1949年5月,宜昌市公安局随着宜昌市政府在当阳淯溪芦家湾成立,同年7月16日,宜昌城区解放,19日,宜昌市公安局随宜昌市委机关进驻宜昌。

        宜昌市委、市政府机关进城后先在怀远路(今红星路)的宜昌县立初级中学(今宜昌市五中处)办公,由于学校面临开学,又于8月1日分别移驻到河水巷和学院街原宜昌专员公署(原公安局大院,已拆)。直至1951年2月,市委机关由河水巷迁到人民路,同年9月再迁到怀远路;1951年9月,市政府机关也由学院街迁到怀远路,也就是现在的市政府所在地。

        1949年7月29日,也就是进城的第12天,宜昌市公安局(该局进城后也在河水巷办公,1951年9月后才搬到市政府搬走后的学院街原宜昌专员公署(原公安局大院,已拆),直到本世纪初迁到城东大道)局长赵仲云根据所获得的敌情向市委、省公安厅呈送了《关于加强宜昌市隐蔽斗争的请示报告》很快获得批准,并从市军管会、警备区抽调得力干部成立了侦查科。

        据史料记载:1950年,公安局侦查科与预审科合并,实行侦审合一,称“侦讯科”;同年11月,侦讯科改名为“政保科”,顾名思义,就是政治侦察保卫机构。当时共有干部38人,科长阎锦华、副科长郭玉才、王西峰等3人,侦查股5人,调研股13人,内勤室5人,预审股7人,劳改队5人。到1955年7月,政保科增加到41人,下设7个组。科长1人,内勤组6人,帝特侦察组6人,国特侦察组9人,党派、资保组4人,文保组4人,技侦组4人,外线组7人。

        不过,随着国内形势的好转和公安工作重心的转移,1965年,宜昌市公安局政保科仅有9人;1968年,公安机关实行军管,根据当时的情况,将政治侦察与刑事侦查合并,组成侦破组,成天忙于侦破“反标”;1973年,军管结束,恢复公安机关职能,政治侦察机构随即恢复,那时的政保股有14人。到1988年,宜昌市共有政治侦察机构4个,干部42人。其中:市局一科(政保科)11人,市局六科(技侦科)16人,市局七科(外线科)12人,市局技保科3人。

        1989年,根据中央和省委《关于进一步加强国家安全工作的通知》精神,在宜昌市局里增设国家安全科。到1992年3月,宜昌地市合并后的市公安局辖2市、7县、3个区,连同市局政保科15人、国家安全科9人、技保科3人、技侦科16人、外线科19人,共24个单位,110名侦察干部。

        1994年3月30日,宜昌市国家安全局正式挂牌办公。


  (https://www.skjwx.cc/a/98754/98754103/10058403.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w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2.skj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