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天道酬勤 > 悠悠大公桥(217)

悠悠大公桥(217)


悠悠大公桥(217)

        ▲砌高炉

        在“大办钢铁”运动中,宜昌地区全民动员,国营地方齐头并进,据1986年版的《宜昌地区简志》记载:宜昌地区1958年兴建四个钢铁厂,即宜昌县分乡钢铁厂、远安晓坪铁厂、枝江钢厂、兴山铁厂。除兴山铁厂未投产外,都相继投产,共生产生铁500余吨。由于成本高、质量差,这些厂又相继停办。宜昌市文教、卫生系统投资25万元在宜昌兴办起第一家文教钢铁厂(后于1959年下马,共亏损14万余元)。

        而从1958年初开始,宜昌市就准备投资300万元筹建钢铁厂,而部分企事业单位开始在艾家嘴一带修建小高炉。在1959年版的《宜昌市志》(初稿本)中这样写道:“解放后的重工业,无论在工业生产方面,还是在工业建设方面,都有突飞猛进的大发展。比如1958年的重工业总产值已达到了8383。14千元,并已建成了现代化工业16个,工场手工业工厂8个,全部都是生产生产资料的工厂。这些工厂中属于冶金方面的有:炼铁、炼钢、采矿等。”

        同时欣喜地指出:“1958年全市人民积极投入了为全国实现年产1070万吨的大办钢铁运动。当年7月13日,本市第一座土炉流出了第一炉铁水,从此本市就跨进了钢铁时代,成千上万的工人、农民、机关干部、居民、学生赴钢铁战线为钢而战。全市先后共建成5-8立方米的高炉8座;5立方米以下的土炉130座,还有小炼铁炉300余座。在短短的五个月内,取得了巨大的胜利,生铁产量达2294吨,钢472吨,完成了上级分配的任务,并建立了以八一钢厂为中心的钢铁工业基地,为本市的钢铁工业历史写下了光辉的第一页。”

        1958年6月22日,根据中央和湖北省委关于“苦战三个月,出钢又出铁”,大力发展钢铁工业的批示精神,中共宜昌市委决定在当年兴建小型土高炉60余座,同时进行大、中型高炉建设,并将任务划分到各系统和有关企业。7月5日,中共宜昌地委召开工业会议,贯彻中央“大办钢铁”精神,制定全区钢铁工作规划,决定“以排山倒海之势,以空前未有的高速度发展钢铁工业”。同时成立钢铁生产指挥部,由地委第一书记薛坦任总指挥长。

        宜昌市钢铁生产指挥部同时成立,由好大喜功的市委第一书记王子才任总指挥长,任务层层分解,硬性责任到人。7月13日,土高炉便炼出全市第一炉铁水;8月,“大办钢铁”形成高潮,建成的钢铁厂主要有宜昌市机械钢铁厂、文教铁厂、民政铁厂、建筑铁厂、东风铁厂、轻工业铁厂、郊区铁厂、运输铁厂、长江铁厂、政法铁厂、港务局铁厂、一化铁厂、鄂西铁厂、矿山公司等20余家。

        市工业局因此改为市人民政府冶金工业局,同年11月,雄心勃勃的市人委还发出《关于机构合并的通知》,将全市的冶炼、机械、电力、建筑材料等工业企业统统划由冶金工业局领导。当时全市用于大办钢铁的投资261。5万元,5个月内共冶炼生铁2294吨,还建成土炼钢设施,进行了试炼钢实践。

        那个时候有一首《戴花要戴大红花》的歌词是这样的:“戴花要戴大红花,骑马要骑千里马,唱歌要唱跃进歌,听话要听党的话”。


  (https://www.skjwx.cc/a/98754/98754103/10058373.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w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2.skj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