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天道酬勤 > 悠悠大公桥(224)

悠悠大公桥(224)


悠悠大公桥(224)

        ▲老发饼

        宜昌话有些说法“搞不清白”(不清楚)。比如把普通话的饼子说成“粑粑”,就有“汽水粑粑”(米粉做的),“苞谷粑粑”(顾名思义);可又把面粉做的还是叫饼,比如油饼、烧饼、千层饼。宜昌现在做面饼生意并做出了些名气的不少,光是不长的自立路,一头是桂花大饼,一头是胖子大饼,只要在营业,什么时候去都有人排队,就和困难时期“排猪脑壳(kuo阔)队”一样,俏(qiao翘)得很。

        都说人生三大喜,“洞房花烛夜”排在“金榜题名时”之后,可见得只有取得功名,才是“娶新姑娘儿”的天赐良机。不过在很久以前,既没有现在只要看对眼就可以滚床单,也不像《婚姻法》公布后可以自由恋爱。宜昌的传统习俗还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还是要经过纳彩(求婚)、问名(合八字)、纳吉(送彩礼)、纳征(送聘礼)、请期(决定婚期)、亲迎(举行婚礼)等“六礼”这些繁琐过程的。

        旧时“纳征”也就是送聘礼的时候,必然会有宜昌特有的“喜饼”,取“传播喜讯、分享喜气”之意。以洗沙(绿豆、胡豆为原料)做内馅,外呈圆形,色形有似月饼,面有凸型“喜”字和龙凤图案,外用印有金色双喜的红蜡光纸包着。宜昌人讲礼性、爱面子,一般人家会到斋铺(糕点作坊)预定喜饼,因为喜事成双,就会订200个(这是基数);可是一个盒子只能抬200个,同样要喜事成双,就不得不预定400个。当然有钱人家也有买1200个的。

        到了三年(1959-1961年)“困难时期”(1980年前称为“自然灾害”),物资紧张、粮食匮乏,什么都凭票供应:粮棉油、烟酒糖、柴火煤球、鸡鸭鱼肉酒全都要“计划”(票证),粮票、油票和布票更是重中之重。于是就有了“计划饼子”。据一位老宜昌人回忆:计划饼子是三年困难时期过后,宜昌每月凭副食票给每个居民供应4个计划饼子,是一角钱或几分钱一个有些记不清了,但不收粮票。计划饼子就是宜昌早期的喜饼,但里面包的馅差多了。

        尽管这样,还是有很多贫困家庭买不起。因为饼子都是按实际户籍人口发放的,过了半个月还剩一些没人来买,就不要副食票处理掉了。那时老宜昌人的母亲在民主路居委会里任职,正管这个事。因为亲历,所以印象极其深刻。他的说法得到笔者同学权觉荣的证实:当年的计划饼子凭票供应,每人每月供应4块,圆形,有红糖内馅,一角钱一块,不要粮票。有许多家庭家大口阔,或者拉娃娃儿滩(孩子多),买不起计划饼子,就把副食票五分钱一张卖掉,他奶奶就常买的。

        因为时隔太久,笔者儿时伙伴张华新感觉有些难以确定:“堆沙饼子免费吧?”各位看官,那种“堆沙饼子”大家还记得吗?那个老宜昌人却记得很清楚:宜昌的堆沙饼子其实从民国初就有了。它是用做了糕点的下脚料或制作糕点时撒下的渣渣粉粉做的,因为用料花费不大,所以卖的很便宜,很受下层百姓喜爱。当年对河卖菜的农民,在城区卖完菜后多喜欢买几筒回去。堆沙饼子很小,只比过去的光洋略大一点,10个一筒,用红、绿纸包成一个个圆柱体。上世纪五十年代末,他上小学时记得堆沙饼子的售价是一角钱一筒。


  (https://www.skjwx.cc/a/98754/98754103/10058366.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w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2.skj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