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天道酬勤 > 宜昌边边(17)

宜昌边边(17)


宜昌边边(17)

        △现在的东湖一路

        十七、湖泊池塘的消亡

        东湖真正的快速消亡,最开始是伴随着上世纪六十年代后期在宜昌展开的“三线建设”。仅仅是铁路坝一线,就有轮胎厂、钢球厂、电线厂、硬质合金厂、电子管厂、制药厂、农药厂、建陶厂等大中型企业落户,那一带的大片湖沼和农田就逐渐被全部填埋,形成为现在所能看到的围绕着夷陵广场、cbd商圈那一大片平坦地带,那也是宜昌这座城市建设解放以后的一次飞跃。

        不过既然名为东湖,自然大范围是在宜昌古城之东。上世纪七十年代开始建设的万里长江第一坝的“330工程(葛洲坝工程的代号)”接踵而至,就有了占地几乎是宜昌中心城区三分之一的十里工区,而属于东湖的1。87平方公里的土地上就发生了天翻地覆的改变。昔日水波荡漾、烟波浩淼的东湖,莲花盛开、水鸟飞掠而过的湖面消失得一干二净,只有那些纵横交错标记着东湖的路牌还让人记得那些模糊的记忆。

        如果在地图上把西陵山、绵羊山、镇镜山与东山连成一条线,再把石子岭、樵湖岭、珍珠岭、桃花岭再连成一线,就会发现这是宜昌地形上的两条自西向东的延续坡地,然后把宜昌曾经有过的东湖、樵湖、大南湖、小南湖联系起来,再把那些曾经存在过的刘家大堰、四方堰、翁家堰、双堰塘(现在的金安奥园到原劳动局一带)、竹堰塘(在大南门内)、琵琶堰(在大南门外)、荷花堰(在南门外);王家大堰(原人委宿舍)、八合塘(现在的六中前),就会惊奇地发现,那些由大大小小的湖、泊、堰、塘组成的一条线,恰好就是那条由西向东、在两道坡地之间蜿蜒西折、最终汇入长江的古河道。

        在清代诗人张玉诗中所赞美的“屏影翠围三峡里,画图辉映两湖间”的“两湖”就是《宜昌府志》里提到过的:“东湖在东门外去城三里,今淤为田;南湖在南门外,去城三里,水可溉田。”东湖的最后消亡应该是以上世纪八十年代宜昌商场、国贸大厦基建时填埋的那个堰塘为标志,而那个虽然一直在分割、填没,可直到宜昌解放后,仍有41950平米水面的南湖的最后消亡,则是始于1999年,大规模的往湖里回填土方10多万立方,种植大型乔木,将那里变成了南湖公园。

        上面所列举的堰塘有的来自于志书的记载,明末清初就不见了踪影,可还是有些较大的堰塘一直存在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比如在宜昌很有知名度的刘家大堰(详见拙作《刘家大堰的前世今生》),就消亡于最初的城市搬迁安置;比如德胜街附近的四方堰的填埋,就是因为当时纺织系统的几家工厂在那里兴建集体宿舍楼;而被宜昌人称作“养鱼池”的八合塘则是消亡在由转运街变身胜利四路的城市道路改造中。

        想着宜昌原来那么多星罗棋布的湖泊堰塘被填埋消失,现如今又在强调“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不是应该用李后主的那首《虞美人》来表达一下自己的遗憾心情:“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雕栏玉砌应犹在,只是朱颜改。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


  (https://www.skjwx.cc/a/98754/98754103/10058272.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w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2.skj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