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我的家与乡 > 第31章 “万元户”何冬炎

第31章 “万元户”何冬炎


一连几天,何冬炎全身心扑到了他的“柑橘事业”上面。

        先是做了一个市场调研,后又找到杜承业的书店,打算采购一些培育柑橘的书籍学习一下。

        杜承业好一阵子没见到何冬炎,热情地笑着:“这阵子忙什么呢?”

        “杜老板,你这里有没有关于培育柑橘的书啊?”

        “你养猪,找这书干什么?”

        “我打算种柑橘。”

        “猪不养啦?”

        “养着,一边养一边种柑橘。”何冬炎瞄了几眼,没看到合适的书。

        杜承业也帮忙找着:“你还真的是不怕折腾。”

        “越折腾越精彩嘛。你没听说过,要把鸡蛋放在不同篮子里的理论……这叫做规避风险。”找了一会儿,何冬炎也没找到,“杜老板,你该扩大一下规模,多囤点儿书了。”

        杜承业为难:“我就一个摊子,没地儿放啊。”

        “我觉得你可以开个书店,专门买卖二手书,还不用在这风吹日晒的。”

        杜承业怔了一下,将何冬炎的话放在了心上,细细地掂量起来。

        柑橘种植是新的领域,何冬炎没有十足的把握,他原先想要找个懂行的合伙人,一起种植,可问了村子里的人一圈,个个面面相觑,不愿意在没把握的事情上投钱投精力。

        何冬炎只能放弃合伙的想法,换成雇佣工人打理的思路。

        接下来几天里,何冬炎开始寻找合适的土地,定下了闲置多年的坡度较缓的荒山地,将余下的钱拿去采购柑橘种子,18亩地,共计2300多株。再与乡政府签订承包种植合同。

        听说何冬炎又做了新的产业,正在找帮忙打理的人,何兴昌便主动询问起来:“何老板,你还要雇人吗?我有几个朋友,也想跟着你干。”

        何兴昌两夫妻是老实巴交的农民,一个先天性耳聋,一个在意外中断了手臂,所以凑了一对。小两口原先守着自家的一块地过日子,勉勉强强混口饭。后来跟着何冬炎,踏实肯干,在他这里干了一年多,事事都很是贴心周到。收入好一些的时候,何冬炎会给他们加点儿工钱。

        何冬炎对这两夫妻很是满意,对他们介绍来的人也多一份放心。

        农村的人对种植都颇有些门道,靠着先辈传下来的经验,在土地上耕耘播种。他们懂得土地的脾性,也懂得天气的变化,更感恩自然的馈赠,敬畏一切生命。何冬炎请来的都是一些老农民,半辈子都在和土地打交道,所以很快就能上手。

        果园规划、土地整理、水渠疏通、果苗栽种等一系列工作完成得很顺利。猪粪也成功变废为宝,被拉去作为柑橘的养料。

        在何冬炎的工作日常里又多了一项工作,那就是担着猪粪上山种柑橘。有时候不小心,粪便沾到嘴里。久而久之,何冬炎的一双手也像是七八十岁的老头一样开裂霉烂。

        何冬炎在前进中不断摸索,到处请教种植柑橘的经验丰富的农民,很快掌握了果树生长规律,并总结出一套管理果园的方法。

        到了第三年,种植的柑橘投产了。成片的柑橘园,青绿色、黄绿色的果子挂满了枝头,沉甸甸的,把树枝压弯了腰。工人穿梭于柑橘林间,忙着采摘丰收果实。

        何冬炎随手摘下一个,剥开橘子皮,把一瓣橘子放进嘴里,先是有点甜。再咬一口,有点酸,那酸甜的味道在嘴巴里流动,回味无穷。

        他谨记着林静白喜欢吃柑橘的事儿,先让人帮忙挑了两袋品相最好的,亲自送到了林静白手里。

        林静白捧着大袋的柑橘,当即剥了一个,放入口中,轻轻地咬上一口橘汁顿时流满口中,清爽无比:“橘香四溢,沁人肺腑,好吃!”

        得到林静白的肯定,何冬炎内心更加欢喜。

        当然他不知道,林静白当天就拎着他的柑橘,拉着同事们做起了宣传。

        隔了两天,不少人上门询问,要购买柑橘。

        这一年柑橘的价格卖得很高,8角多一斤,何冬炎的柑橘是顾客盈门。

        云和县工商银行原先每年都向何冬炎订购猪肉、鸭子等土特产食品,吃过何冬炎送去的柑橘后,当即下了订单,此后购物清单上又多了一个柑橘。

        “你提供的这些农产品质量都很不错。”行里的领导见何冬炎提供的农产品质量好,做人又守信用,因此投入资金帮助他经营周转。

        有了资金,何冬炎的事业完全转动起来。他又乘胜追击,在柑橘园里套种毛豆,每斤5角多,收入很可观。

        养猪不易,但靠着勤劳和头脑,在何冬炎的奋斗下,养猪场规模越做越大。原有的场地早就容纳不下那些猪,他在乡里祠堂炉租了个场地,正经八百地搞起规模化养猪场。

        这一年他的生猪存栏有330多头,年销售量达600多头,成为当时全县首屈一指的养猪专业大户,这也让他成为当地靠勤劳致富的“万元户”。效益最好的一年,收入达到了四五万元。

        经云和县食品公司推荐,何冬炎还荣获“浙江省商业厅商品猪贡献二等奖”。这个荣誉给了何冬炎在“猪倌”这条路上坚持走下去的信心。

        拿到证书的这一晚,何冬炎失眠了,他跑到父亲的坟前,自言自语说了许久的话。

        祝芳白可高兴坏了,她从未想到,自己的儿子有一天居然能赚到这么多钱。她在村子里逢人就说。

        何家往日的风光一下子回来了,不少人开始向何冬炎讨教经验,何冬炎也不藏着掖着,一一传授自己的经验。

        何玉华听说何冬炎养猪事业风生水起的,也鼓动自己儿子买了几头猪,依样画葫芦地养着。奈何她那个儿子何高义,就是个扶不起的阿斗,从小娇生惯养,吃不了半点儿苦,只有受不了何玉华念叨的时候才会往猪圈走一走,权当敷衍了事。

        其余时间都是何玉华和何建元两夫妻忙前忙后。

        何高义养的猪越来越瘦,病的病,死的死,没多久就亏了钱。


  (https://www.skjwx.cc/a/83418/83418864/9445616.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w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2.skj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