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何以窃君心 > 第十一章 药铺

第十一章 药铺


  这日早晨,林念儿在寮院等待林母众人从雷音寺烧香拜佛归来,一起用过了早点,便乘马车返回林府。

  昨日听了那对母女的陈述,林念儿便吩咐明芳寻一处客栈将她们暂时安置了。晚上她思前想后,本以为作为一个官家小姐,解决一对母女的生计问题是一件小事。实际上却也让人为难。

  林念儿目前的一切均依附于林家,没有自己的任何积蓄和产业,林府之外更是没有什么可以交际的人。找林玉竹帮忙?可他一个男子,多有不便。找父亲林苍帮忙?似乎也行不通,林苍公务繁忙,何况家中琐事、仆人调动,一向均由王氏主管。

  林念儿将手帕在指尖揉来揉去,暗想,这个事情还是要同王氏商量。

  “母亲,念儿有一事想向您讨个主意。”林念儿斟酌着开口道。

  “何事?”王氏昨晚已听说林念儿将一对乞讨母女领回房中一事,只是若林念儿不提,她便不会问的。

  林念儿看王氏睁眼看过来,似乎是有点兴趣的,便在马车上将昨晚的事详细道来。

  那个妇人唤作孙四娘,是渠南省安梁县人士,家乡自去年,即献光十一年,三月份起便一直刮着旱风,久久不下雨导致麦苗不开花,大多都枯黄而死。而九月份又早早降霜,寒秋早至,禾穗没熟时便已经干枯。颗粒无收的状况下,知县又急迫收租、征税,使很多底层的老百姓耗尽了家中最后一点存粮。

  饥饿难耐,孙四娘一家人一个多月前随着乡亲逃荒,但被官吏拦下,声称不可以逃荒者身份有损安梁县形象,令各自待在家里等朝廷的救济粮。很多百姓守在家里被活活饿死了,孙四娘的公婆、相公等也悉数饿死。只剩下最后一口气时,孙四娘和女儿换上家中最好的衣服,装作去外乡探亲,但没有路引,出不了安梁县城门。

  看着女儿也要被活活饿死,尚有几分姿色的孙四娘把心一横,用肉体贿赂了把守城门的一个老官兵。那老官兵看母女二人面有菜色,料想出了城门没有路引的情况下,无处安身,早晚也得饿死病死,便在占了便宜之后放母女二人出了城。

  果然,孙四娘母女因没有路引,又带着外乡口音,找不到活计,也无人肯收留。她们一路乞讨,碰巧来到了雷音寺,想着出家人慈悲,便在此处留了下来。雷音寺正门前官宦人家络绎不绝,孙四娘怕被怀疑揭发,惹得官兵查办,便在人少的时候到寮院寻和尚乞讨,想着出家人大慈大悲,应该不会与她们为难。

  被孙四娘遇到的法度和尚,施舍了三次干粮后,觉得她们贪婪,不愿再受纠缠,这便发生了寮院门前的一幕。

  听罢林念儿的复述,王氏脸色比平日更冷,她道:“安梁县知县简直大胆包天,草菅人命。”声音里隐隐有着怒气。

  顿了顿,王氏继续说道:“我有一药铺,可暂且将孙四娘安置在那里。安梁县的事,回去还是秉明你父亲,实情如何,他自有考量。”

  果然,这事还是要靠王氏。林念儿想,以后自己也要独立起来,起码能做到在这个社会立足,不至于脱离了林府的庇佑便什么也做不了。

  林念儿将孙四娘母女自客栈领出,跟随王氏来到了一处药铺,名曰“济世堂”。原来,王氏对烧香拜佛并不热衷,只因她觉得佛应在心中,走正道、行善事,才是真正的礼佛。因此,二十年前,她便开了这间济世堂,目的不在于盈利,而在于帮助鳏寡孤独、老弱病残。济世堂后院很大,住的都是像孙四娘这般无依无靠的人,他们的衣食住行皆由济世堂出资,平日里也帮助济世堂做些力所能及的事,若有了其他容身之所,可随时领一笔银子离去。

  “铃铛可开怀些了?”

  “回夫人,院里的人都和善,铃铛如今感觉有了依靠,也会笑了。”

  “马婆婆的风湿可好些?”

  “回夫人,天气越来越暖,马大娘的腿也没那么疼了。”

  ……

  王氏在济世堂西侧一处厢房,向孙掌柜简单地询问了几个人的情况,便嘱咐他将孙二娘带到后院安排住处,孙二娘很是感激,拉着女儿跪下:“小翠,快磕头谢恩。夫人,小姐,你们的大恩大德,民妇今后愿当牛做马偿还!”说着磕了几个响头。

  孙掌柜将母女二人扶起,领着她们去了后院。林念儿出于好奇,也跟着去了。王氏则留在西厢房透过窗户向院里望去。

  “马婆婆,这是孙四娘,还有她的女儿小翠。家人因为闹饥荒,都没了。大家都是可怜人,以后你们就住在一处,也好有个照应。”

  马婆婆听了孙掌柜的话,连连点头,拉着小翠的手说:“哎呦,看这女娃,都瘦成什么样子了,让人看了心疼。”

  小翠小声地喊了声“奶奶”,低着头,眼眶发红。

  马婆婆注意到衣着华贵、气度不凡的林念儿,向孙掌柜询问道:“这位是?”

  “这是小姐。大夫人的女儿。”

  “小姐!”马婆婆喊着便要下跪,林念儿慌忙扶起。

  “大夫人菩萨心肠,多亏了她,我这无亲无故的老婆子才能活的下去啊!”马婆婆感激地对林念儿道。

  这时,院里其他几个人也过来拜谢,还问大夫人什么时候能来,他们好当面磕个头。

  林念儿有些手足无措,对于替王氏承了恩情更是惭愧。她以为这些人都见过王氏。

  “小姐,这是我给大夫人绣的香囊。里面放的是驱蚊的药材,夏天快到了,您能帮我带给她吗?”一个叫做铃铛的七八岁小女孩怯生生地对林念儿说。小女孩父母均病故,被济世堂收留,小小年纪的她也知道感恩。

  最后,林念儿带着大包小包济世堂后院众人的“心意”局促地离开了。

  回到林府,林念儿问王氏为何不跟马婆婆等人见面,王氏淡淡道:“我开济世堂,不是为了别人的感恩和回报,只求内心安谧祥和而已。”

  林念儿心生敬佩,诚恳向王氏道:“母亲,这做人的道理,念儿以后还要多向您学习。”

  待林苍回府,林念儿又独自到他书房,将孙四娘母女自安梁县逃荒,以及王氏将她们安置在济世堂的事情详细地说了一遍。林苍听了之后暗暗吃惊,夸赞了林念儿及王氏一番,又嘱咐她先不要声张。林念儿相信父亲自有主张,有些事情自然是她这个深闺小姐管不到的。

  林念儿自林苍书房回去的路上,碰巧遇到了林玉竹。

  “念儿,你也有事找爹啊?”

  “是啊,哥哥。好几日没见你了,最近那么忙吗?”

  “是有点忙。这几日你的字练的如何了?明天我可要检查的。”

  “哥哥放心,我哪敢偷懒。”一提到字,林念儿故意撅了下小嘴,溜开了。

  “等等。”林玉竹喊住了她。

  林念儿回头问怎么了。

  “你前阵子画的那个什么眼罩,还有那个护脖子的三角巾,世子很感兴趣。你可将实物做好了?我拿给他瞧瞧。”林玉竹一本正经地道。

  林念儿:“……”


  (https://www.skjwx.cc/a/46774/46774875/541559610.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w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2.skjwx.c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