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客居 > 白驹如玉 > 第十六章 尸位素餐

第十六章 尸位素餐


  这边,甘简也回来了,不知道附在赵温琰耳边说了几句话,赵温琰点点头,表情倒也没什么变化。

  言林已经指挥着下人把刚点好的茶奉了上来,闻远侯差点觉得这宴是给自己办的。

  不过这儿子也太不孝顺了,自己不过是让他办个宴会,居然私藏好茶,枉他这些年像宠闺女一样宠着这崽子。

  但有好茶能在宴会上喝也是应景,今个简直太让人开心了,想到这闻远侯搓搓手,兴致勃勃地盯着端上来的茶。

  言林看着自家老爹一脸花痴地盯着茶,再看看言尚那张波澜不惊的脸,无奈地摇摇头,宴怕是白办了,今日之后,闻远侯府的宴会,怕是没啥人敢来了。

  但言林丝毫不介意此时多干点,甚至心生今日宴会事越大越好的邪恶想法。

  言葭却是板着张脸,心想早知道自己就不来这宴了,礼物私下送给大哥就好,一连赏了两盏茶,还不能不喝,二哥简直太不仗义了。

  看着端上来的茶,私底下坐着的人也是各怀心思,有羡慕言尚办个生辰这皇帝太后都来,还一大堆赏赐,皇帝还亲允了言尚的赐茶。

  谢歌浅盯着端上来的茶,不似顾渚紫笋那般清透,想到前几日陇州的消息,眼咕噜转了两圈。

  瞅了眼一脸自退下来开始就一副看戏表情的朱戚寒,心道,这腹黑的货,傻子才信他是来看佳人的,这看热闹不嫌事大的性子,还真是让人,怪欣赏的!

  对面的户部尚书已经一副傻乐的模样,真让人替他捏把汗。

  “母后,诸卿,请吧。”皇帝率先端起茶杯了,是以下面的人也纷纷端起准备喝。

  谢歌浅给谢希和谢华婉使了个眼色,示意别喝。

  至于长辈们,她就不冒着被发现端倪的危险去孝顺了,反正茶也没毒,就是味,想到前两天尝到的。

  呕!

  最着急的闻远侯怕是在座第一口尝到的,前一秒还乐呵呵的,下一秒像是吃了屎一样憋屈的表情,噗得一口全吐出来了。

  下坐的一群官员想吐又不敢吐,另一边的氏族就没那么多规矩了,一个个都悄咪咪地吐了出来。

  赵温琰自是做做样子,一口没喝,他可是被荼毒过一次了。

  本来慢吞吞才拿起杯子的言葭看到老爹这番做派,赶紧把杯子放下了,庆幸自己躲过一劫。

  看着坐下个个面部狰狞,赵温琰嘴角的弧度倒是更大了,笑着问道,“世子,看来你的茶,不合诸位的口味啊。”

  “尚儿,这茶怎会如此粗劣?”太后虽然还没喝下去,却也碰了嘴,面露恼色。

  “太后、陛下息怒。”言尚起身,向着太后和皇帝行了军礼,“这是南境将士、军士家属收到的,由朝廷下发的犒赏之茶。此茶乃陇州前锋营将士的未亡人王氏送至臣手中,希望面呈天子之物。王氏有冤屈想要直诉陛下。”

  此话一出,四下皆惊!

  听到这话,谢歌浅眉宇紧锁,但淡淡的愁色很快被掩盖下去。

  两日前,城外传来消息说谢衣回江陵的路上带了个女子,本以为是谢衣又行侠仗义救了人,可今早得到消息是他为此在天一阁借宿了一宿。

  她本疑惑,是什么样的人,要名满天下的南衣公子不得不借宿天一阁?

  “送往南境的茶?尚书令,这事,朕记得是尚书省在负责吧。”赵温琰顺着言尚的话便示意把人带上来了。

  反正言尚也不打算找媳妇,他又不高兴让下边这群人再多睡一晚安稳觉,解决了他们,自己睡得安稳,比较重要。

  听到这话,刷得一下,尚书令韩曲文在内,在场六部的尚书、侍郎齐刷刷地,一股脑全给跪下了。

  话说这礼部、刑部和工部最是憋屈,这南疆的事,他们可没插手多少,怎么就变成六部送往南疆的了呢?

  刚刚还得意满满的户部尚书,现在可吓得不轻,做不成闻远侯亲家这都是小事,保命比较要紧。

  只见被唤上来的女子一身缟素,五官清秀,面容憔悴,想必是奔波过度才会如此枯瘦,伤心过度,茶不思饭不想连步子也迈得不是很稳,“浔阳王氏未亡人拜见陛下、太后,民妇请陛下为民妇做主。”

  谢歌浅的猜想被证实了,果然书浔阳方向!

  那么言葭去浔阳给言尚买礼物,捡到的那个香囊......

  人是帮言尚送的!

  只是谢歌浅不免疑惑,谢衣何时和言尚关系这么好了?

  还带帮忙送人的?

  上次让他送自己个香囊,那可都是死缠烂打了好久!

  谢歌浅一脸冷漠地往言尚那边瞥了一眼,转眼见祖父已握着双拳,气得胡子都要吹起来了。

  谢歌浅暗暗叹了口气,果然谢家的事,谢家人的事,从不曾有瞒得住这位长者。

  “即有冤屈,为何不寻浔阳郡守做主,既来京都,为何不去大理寺喊冤?”赵温琰倒也不着急问她所谓何事,朝中这群只领俸禄不理实务的家伙,是该乘机敲打敲打了。

  浔阳郡守吓得立马下跪,他本是跟着来凑热闹的,前不久有人写信告诉他天子可能会来这宴会,他就是想一睹天子尊荣......跪下后连连声称自己不知情。

  这下坐下诸人都反应过来了,言尚没想过生辰,皇帝也不是来贺寿的。

  浔阳郡守吓得是屁滚尿流地边跪边擦汗,不对啊,他怎么不知道有这事?

  难道是下边县市的官吏在捣鬼?

  话说这浔阳有尊大佛在,也轮不到事事都由他做主呀,想到这他居然也鼓着胆子,瞅了眼上位端坐着的妇人。

  还在看戏的大理寺,万万没想到尚书省刚跪下,这么快就轮到自己了,又是刷得跪了一片。

  “圣上明鉴,民妇此行来京都,实乃九死一生,险些丧命,若非有江湖义士相救,言世子收留,民妇这贱命尚活不到今日。”那妇人没有正面回答,只是不是傻子都听出来了,这不摆明了有人怕她到江陵来告状,要杀人灭口嘛。

  “九死一生,险些丧命!朱大人,察院的御史们是平日太闲了吗?前线战事吃紧,御史们括囊拱手,倒是偷得浮生半日闲,难怪朕觉得最近耳根甚是清净,以为这天下太平,河清海晏了。”

  赵温琰不紧不慢,甚至有些戏谑地说着,待看下众人时,已是一脸嗔怒,百姓有冤难申,必然是官员有失,那怎么这些自诩清流的御史们连个屁也不放呢。

  此话一出,得嘞,御史台又跪了一片。

  感情这哪是宴会,快刚上朝堂上兴师问罪,纠察百官了。

  不对纠察百官不是御史台的事吗?

  “未尽纠察监督职责,是臣之过失,御史台定会自省。”朱方很识时务地认下错,果然这老朱家人,各个都是俊杰!

  朱方寻思着这妇人待会会攀扯些啥来谁也不知,皇帝现在骂两句算什么,顶多是个纠察不严的罪,训斥几句罢了,在他看来真正要倒霉的是尚书省。

  “明日早朝,朕要看到点有用的东西,朕的,御史大夫!”赵温琰一字一句顿着,不温不火地说着,却也没继续责难下去。

  “臣遵旨。”朱方毕恭毕敬地回了话,委屈地摸了摸自己的鼻子,想着今晚又要秉烛挑灯,心里那叫一个苦。

  自己当初不肯去尚书省而去御史台,可不就是懒,图个清闲嘛。一把年纪,真是心疼自己。

  “朕倒是不曾想到,繁华帝都,天子脚下,百姓连从城门口到大理寺的路,都走得这般艰辛。”说罢,赵温琰又坐会到位置上了,“有何冤屈,说吧。”

  京兆尹摸摸自己的额头,真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啊!

  前几天玥王府外拉来一堆尸体还没处理完,他都不敢往上报,说出去叫什么回事,堂堂南越九珠亲王府,一晚上门口倒了十几个黑衣刺客,谁杀的也不知道,谁派来的也不知道,查也查不出东西,他头疼了两个晚上,好不容易打算来宴会放松放松。

  想到这里,京兆尹欲哭无泪,早知道不走黑市花大价钱买这闻远侯府的请帖了,赔了夫人又折兵!

  这京都的父母官不好当,还是得努努力,像闻远侯这样混个世袭侯爵伯爵的安稳些。

  想归想,京兆尹的腿是很老实地跪下了,多年官场经验告诉他,凡事先认错,态度要端正。

  说到闻远侯,他老人家已经快哭了,好好的生辰宴,怎么就还审起案子来了?

  暗骂言尚这个不思进取的兔崽子,天天满脑子都是这些家国天下,真是脑壳疼。

  下坐的世家一脸看戏的表情,反正关他们什么事呢,朝堂上这群人总说他们躺在祖上的庇护下好吃懒做。好吃懒做怎么了?那也是他们祖上留下来的,再说他们还时常拿点东西出来接济百姓呢!

  哪像你们一个个,拿着官家的钱,享着官家给的权,却不做事,表面功夫做得一个比一个好。

  当然世家们的腹诽,这些官员是听不到的,可这世人,又有谁是瞎子呢?

  俗话说,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

  不过话说回来,这今日过后,朝堂官吏饱食终日,持禄取荣的事迹,怕是要光明正大地传遍街头巷尾,寻常巷陌了。

  当然,朝中大臣此时想的可不是这些,这已经跪了四波人整整半个朝廷了,下一个会攀扯出谁,还不可而知,是以人人自危,却又心存侥幸。

  “陛下,民妇这身丧服,不仅是为战死的丈夫,更是为家父和幼子穿的。”王氏脸色苍白,目光却是从未有过的炯炯有神,她将手举过头顶,整个人匍匐在地上,声音坚定地说道,“民妇要状告齐南伯甘重,侵占良田,掠杀百姓,屠了整个莲花村。”

  此话一出,所有人都惊了,“放肆,言世子,你哪里找来的贱民,竟敢攀扯到齐南伯头上。”

  太后忍不住发怒了,齐南伯可是太后的大伯,甘家在军方的支柱,言尚仗着皇家的宠爱和皇亲的身份,竟敢如此放肆,随随便便找个人就妄图动甘家的人,就算这是皇帝示意,也决不允许。


  (https://www.skjwx.cc/a/28188/28188593/517628959.html)


先定个小目标,比如1秒记住:www.skjwx.cc 书客居手机版阅读网址:m2.skjwx.cc